当心!上海街头出现大量"新茶工作室"背后的消费陷阱

admin 3 0

灯箱暧昧的"茶室",喝的是什么"茶"?


2025年初,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名为"新茶工作室""养生茶吧"的场所数量激增,集中分布在浦东新区、长宁区等高端商住区。这些场所往往选址隐蔽,采用会员预约制,招牌却明目张胆地标注"新茶到店""空降茶艺师"等极具暗示性的广告语。一位曾暗访的记者透露:所谓的"品茗套餐"标价从1888到8888元不等,菜单上充斥着"雨前龙井""金骏眉"等名茶品类,实际服务内容却与茶文化毫无关联。


更令人警惕的是,部分工作室甚至玩起"科技包装"。静安区查处的某案例中,经营者用区块链技术发行"茶艺通证",声称持有者可享受"高端私人订制服务",短短三个月吸纳资金超600万元。这类场所通常采取"打一枪换一地"的策略,被查处后迅速更换营业执照和门面设计,给监管带来巨大难度。消费者协会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,涉及"新茶会所"的投诉量同比增长270%,其中"隐性消费欺诈"占投诉总量的83%。


法律利剑出鞘:2025年专项整治风暴来袭


面对猖獗的乱象,上海警方在2025年3月启动"净源行动",重点打击以"新茶"为幌子的非法经营场所。专项行动首月就查处涉案场所27家,刑事拘留49人,缴获POS机套现设备、伪造会员系统等作案工具百余件。法律专家指出,这类行为已涉嫌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四十四条关于"公共场所拉客招嫖"的条款,情节严重的更可能构成组织卖淫罪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相关处罚力度正大幅提升。黄浦区某工作室负责人除被没收违法所得外,还被法院判处"从业禁止令",五年内不得进入休闲服务行业。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建立"涉黄风险企业名单库",凡以"茶艺""养生"为名申请注册的场所,需通过公安、文旅、市监三部门联合审查。最新司法判例显示,消费者若明知服务违法仍参与交易,其支付的"茶费"将被依法追缴,不再受民事保护。


擦亮双眼:识破"新茶"幌子的三把尺


真正的茶文化爱好者该如何避免踩坑?要看场所资质。正规茶馆必须具备《食品经营许可证》和从业人员健康证,并在醒目位置悬挂。上海市茶文化协会秘书长指出:"2025年我们启动'金茶标'认证体系,合规店铺门口都有电子溯源标识,扫码可查茶叶产地和检验报告。"


要警惕服务模式。合法茶馆的消费明细清晰透明,按茶位、茶品分别计价。若遇到"最低消费""服务费另计"等模糊条款,或服务员反复推销"私人包厢""深度体验"等情形需提高警惕。关注经营时间,目前上海规定茶饮场所最晚营业至凌晨2点,24小时经营的"工作室"明显违规。建议消费者选择巨鹿路"禅茶一味"、思南路"和茶馆"等具有二十年历史的老字号,这类店铺均能在"上海文旅"公众号查询到备案信息。


问题1:如何辨别所谓"新茶工作室"是否合法?
答:需确认三重资质:查看店内悬挂的《食品经营许可证》是否在有效期内;通过"随申办"APP扫描企业电子执照二维码核对经营范围;留意是否有上海茶文化协会2025年新推出的"金茶标"认证标识。若遇到仅支持现金支付、服务项目语焉不详、营业时间超凌晨2点的情况,基本可判定为非法场所。


问题2:遭遇"新茶工作室"消费陷阱如何维权?
答:立即保留转账记录、聊天截图等证据,通过12345市民热线同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机关举报。根据2025年3月修订的《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》,此类涉非法交易的消费行为不受"7天无理由退货"保护,但执法人员将追缴商家违法所得,并为消费者证明确系受骗的情形提供司法救济通道。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